中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寒假即将来临,应届高中三年级生如何充分借助这三周的时间,使我们的语文应考水平有所提升?笔者建议学子们可有计划并认真地做好下面四个工作。
其一,充分运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《唐诗鉴赏辞典》、《宋诗鉴赏辞典》、《元曲鉴赏辞典》、《元明清诗鉴赏辞典》和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这五本专著,对自2000年以来上海语文高考考试已测试过的十七首诗词曲作品,经专家赏析评说的文章进行“研究性学习”,在反复阅读领会的首要条件之下,再自己动脑动手进行浓缩概括,写作成字数在80左右的鉴赏语段,其中需要突出一个主要赏析艺术点。只须你坚持“认真读、认真思、认真写”,我想你必然会从中有所感悟、必有启迪、定会收成!“诗词曲”鉴赏是学子们的弱项,寒假中好好放些时间、下些工夫去攻坚突破,以利于高考考试语文总成绩的提高。
其二,“开放性小作文”是上海语文高考考试试题的一大特点,多年来在已考过的14份试题中出现了35题(不包含2007年春考卷)。因为它们的总分值处在20分左右,所以这更是考生们不该忽略的内容之一。笔者觉得,它们可以分成八大种类,即“想象描述性、鉴赏评价性、介绍说明性、实质应用性、人物形象性、文学比较性、联想感悟性、提炼概括性”。学子们应将14份试题的35题“开放性小作文”进行严格分类,然后理解题干需要,自己认真进行应试写作。每完成一题都应采取“让同学评议、让老师评议”,看看自己所写的格式是不是符合命题需要,所写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命题标准。如此努力践行,又听取别人建议,再反复修改润色,笔者相信你应对“开放性小作文”的测试不会生疏而忧虑了。
其三,每年的大作文,都是语文高考考试的“重头戏”,写作的好坏关系到语文高考考试成绩的优劣。笔者觉得考生应抱“稳中取胜”心态,“不求好”但绝不可以写坏!为此,建议应届学子们应好好阅读以下七篇“一类卷文章”,从中体验些道理来―――――
2000年《人性自然与自然人性之融聚》(见2001年1月第一版由金志浩主编、华师大出版的《超级作文?语文老师写高考考试作文》);
2001年《梦里的曲调》(见2001年十月11日《家庭教育时报?复习红绿灯》专栏上);
2002年《面向大海-―――――“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”》(见校际交流材料《2003年上海卷高考考试作文示例》);
2003年《乱花渐欲迷人眼》(见2003年6月22日的《新民晚报》);
2004年《请忙一些吧》(见2004年6月29日的《新闻晨报?教育周刊》上的“高考考试作文”);
2005年《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》(见2005年第九期《中文自修》);
2006年《我想握住你的手》
上述七文,冀希学子们从两大视角去精细研读:即“写作的思想、生活、常识、方法、文字等素养的综合,物、象、意、理、情、文等各成文要点的综合”去考察分析,让自己在以后的高考考试写作自训过程中,在“形式、结构、理念、文采与情愫”这五个基点上有所发展!
其四,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,笔者曾写作过一篇题为《现代文阅读剖析方法刍议―――――以历年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为例》,刊发在《新闻晚报?升学周刊》的“高中三年级专栏”上,2006年的8月11日、8月18日及9月1日连载,简洁而言,对每篇现代文的阅读剖析,都要尽力做到“十四个正确理解”,如此才能“熟能生巧、无往不利”。
时间短、任务多,这是寒假语文复习的特质。期望同学们按“有时有序、有效有度”的原则,合理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,让语文乐趣伴随你走过中学阶段的最后经历!
作者: □语文高级教师周永蔚